什麼是 AI 工作流程
想像一下,有個看不見的助手,每天默默幫你完成那些枯燥、重複又容易出錯的工作。這,就是 AI 工作流程的基本樣貌。
AI 工作流程不是某一個單一工具,而是一整套結合人工智慧技術、數據處理與自動化策略的運作方式。它的目的很簡單——節省時間、減少人工干預,讓人類專注在更有價值的事上。
具體來說,這些流程可能包括文案撰寫、數據整理、客戶分類、自動回覆,甚至是策略建議。從單一任務的執行到整體流程的再設計,AI 工具都能夠發揮效能,讓整個團隊的產出更快速、更穩定。
AI 工作流程的優點
一旦把 AI 融入日常工作,你會發現效率不只是提升了一點點,而是整體節奏變得更流暢、決策更果斷。具體優勢包括:
- 節省時間與人力成本:重複性的工作可以交給 AI,自動處理、快速完成。
- 標準化流程、減少錯誤:AI 根據模型與規則行事,比起人類更能維持一致性。
- 即時回饋與資料洞察:AI 能即時分析數據,給出精準建議,支持更快的決策。
- 創造力的放大器:像是在文案創作、內容發想等工作上,AI 不會取代你,而是幫你跳過卡關期。
AI 工作流程的挑戰
當然,這一切並不是沒有代價。把 AI 真正落地到工作流程中,會遇到不少現實考驗:
- 員工的不安與抗拒:擔心被取代的情緒是真實的,管理層得處理這種「人」的議題。
- 系統整合的複雜度:並不是所有流程都能直接套用 AI,自動化之前得先精準拆解流程。
- 錯誤與偏差的風險:AI 並非萬能,它會犯錯,甚至可能無法察覺自己的盲點。
- 訓練與文化轉型:要讓 AI 變成好用的工具,團隊需要具備操作它的能力與理解其原理。
- 安全與隱私問題:涉及資料的流程必須有完整的控管措施,否則可能反而變成漏洞。
如何找出幫你提升效率的 AI 工作流程
從「不懂」到「熟練」的起點:先從你的日常任務開始
如果你還在問「AI 可以幫我做什麼?」這其實是個反過來的問題。真正的起點應該是:「我每天重複哪些工作?哪些任務我不想再親自處理?」舉個例子,像 Allen 一樣經常要與國外品牌聯絡、審核合約、準備簡報、回應客戶來信——這些流程,其實每一項都可以拆解成一個潛在的 AI 工作流程模組。
AI 不會自動跑進你工作裡,它只會根據你給的任務與上下文學習、模仿、優化。因此,第一步,是觀察你目前在哪些地方常感到疲憊、重複、緊急但瑣碎。這些,才是最適合交給 AI 接手的地方。
一種感覺對了的搭配:工具對任務、不是亂丟就行
你不會用高級音響去煮飯,同樣的,也不該拿 ChatGPT 去處理需要視覺邏輯設計的簡報產出。Allen 的例子很清楚地展現了「任務對應工具」的原則:
🔹 寫信與翻譯 → 用 ChatGPT
搭配提示語設定語氣、文化背景,甚至自動模仿自己過去信件的風格。
🔹 快速筆記與會議紀錄 → 用 PHILIPS 小飛筆
即錄、即轉寫、即翻譯,搭配降噪技術與多語辨識,在會議裡堪稱神兵利器。
🔹 文字轉簡報 → 用 Gamma AI
將 ChatGPT 生成的企劃內容直接輸出為 PowerPoint,甚至可以預設頁數與視覺風格。
🔹 個人資料庫管理與知識摘要 → 用 NotebookLM
讓過去的筆記、文章、合約條款,都變成你對話式查詢的一部分,未來你問,他即答。
一個自動化流程的誕生:從「動手」變成「動口」
當你初步確定了任務與工具的搭配後,接下來的關鍵是——將這些工具串接成一個完整的流程。你不再是每次都重複設定與貼文,而是開始讓 AI 根據你過去的操作「學會」怎麼替你處理:
- 寫完信件 → AI 自動翻譯 → 自動標示敬語 → 自動寄出草稿
- 會議開始 → 小飛筆錄音 → 即時轉寫 → ChatGPT 整理重點 → 自動寫成會議記錄
- 簽約前 → 將PDF合約丟進ChatGPT → AI標記關鍵條文 → 自動生成對應問答或重點
從 Allen 的流程中可以看到,一切的前提,是你知道自己「想要什麼結果」,AI 才知道怎麼幫你把過程自動化。
💡參考我們的延伸閱讀,可以得到你想要的答案:這些是工作上沒有人告訴你的 ChatGPT 提問技巧,我的私藏建議
AI 工作流程應用對照表
工作類型 | AI 工具 | 可執行任務 | 自動化潛力 |
---|---|---|---|
客戶聯繫 | ChatGPT | 撰寫與翻譯信件、模仿語氣、文化調整 | 高 – 可透過提示語模板自動輸出 |
會議記錄 | PHILIPS 小飛筆 | 錄音、降噪、逐字稿生成、翻譯、摘要 | 高 – 可結合ChatGPT自動產出摘要 |
合約處理 | ChatGPT + PDF工具 | 合約翻譯、條文標記、關鍵詞抓取、草案生成 | 中高 – 須手動轉檔或格式處理 |
簡報製作 | Gamma AI | 根據文字產出指定頁數簡報、套用視覺模板 | 高 – 適合急件、臨時提案 |
筆記與資料整理 | NotebookLM | 筆記整理、文件摘要、跨文檔知識回顧 | 中 – 建立初期需投入整理時間 |
AI 工作流程自動化的組成部分
打造一個真正有效、能穩定上線運作的 AI 工作流程,不是單靠模型表現就能解決的事。它需要像建一台機器一樣,從供料、運算核心到外部操作介面,每一環都得協調得當,才能跑得順、用得穩。
資料來源與整合管道
所有 AI 系統的基礎,都奠基在資料上。如果資料來源零散、格式不一,AI 的輸出也就像拼裝錯亂的拼圖,無法拼出清晰圖像。因此,流程的第一步是搞清楚資料來自哪裡、有多少種格式、是否需要清洗或轉換。
在實務上,這可能包含從 CRM、電子郵件、PDF 檔案或內部 Wiki 中提取內容,再透過 OCR、API 或 ETL 工具匯整成標準格式。資料整合的品質,直接決定了 AI 模型輸出的品質。
演算法與模型選擇
這一環是 AI 系統的「引擎室」,但也是最容易高估或錯配資源的地方。不是所有任務都適合大型語言模型(LLM)。處理客戶分類或風險偵測,搞不好一個邏輯回歸模型就足夠,反而更快也更可控。
選擇什麼樣的模型,應該根據任務性質、預期結果形式(分類、生成、排序等)以及成本與運行環境來做調整。
工作流程設計與觸發機制
當 AI 被安插進工作流程裡,它就不只是做分析、給答案這麼簡單,而是要思考 什麼時候由 AI 出手,以及 處理完後怎麼接棒給人類或其他系統。
例如:客服自動回覆可以先由 AI 處理常見問題,一旦使用者問到偏門或敏感議題,再自動切換成真人接手。這背後就是設計清晰的觸發規則與流程邏輯。
回饋與優化機制
流程不是一次定型的劇本,而是會演進的系統。你必須持續監測 AI 的表現──準確率、用戶回饋、錯誤案例──並根據這些數據進行修正。這就像一條持續學習的循環,越跑越準、越用越穩。
常見的做法包括引入人工審核結果來重新訓練模型、設置錯誤案例手動介入機制、或是透過 A/B 測試持續驗證效果。
使用者介面與協作環境
一個設計再好的 AI,如果操作介面讓人抓狂,還是會被擱在角落吃灰。因此,AI 的輸入/輸出設計、結果呈現形式、與現有系統的整合程度,都必須人性化,甚至要考慮「不懂技術的人」是否也能輕鬆使用。
像是將 AI 整合到現有工作平台(如 Notion、Slack、CRM)或讓非技術用戶也能設參數、看得懂回饋,就是讓 AI 真正「被用起來」的關鍵。
AI 工作流程自動化核心組成比較表
組成元素 | 功能說明 | 常見工具 / 技術 | 潛在風險與挑戰 |
---|---|---|---|
資料整合管道 | 整合結構化與非結構化資料來源 | ETL 工具、OCR、API、資料庫連結 | 資料來源分散、品質不一 |
模型與演算法選擇 | 根據任務挑選對應演算法,設定輸出邏輯 | LLM(GPT)、分類器、聚類模型等 | 過度依賴單一模型、計算資源過高 |
流程設計與觸發條件 | 決定 AI 出場時機與回傳邏輯 | 工作流程管理工具(如 Zapier、make.com) | 人機切換不順、邏輯設計不明確 |
回饋與優化循環 | 根據實際表現進行調整與再訓練 | Feedback API、監控 Dashboard | 缺乏真實用戶回饋、優化目標模糊 |
操作介面與協作設計 | 讓 AI 輕鬆整合進工作日常 | UI/UX 設計工具、插件整合平台 | 介面複雜、用戶學習成本過高 |
結語:找出你的AI流程,其實是找出你的人生時間漏洞
你可以把 AI 想成一個「效率洩漏探測器」,只要哪裡常常讓你浪費時間、出錯、重複,AI 很可能都能提供解法。真正的難點,不是你會不會用 AI,而是你願不願意讓 AI 像搭檔一樣,與你一起工作、一起成長。
而這種成長,是來自你願意嘗試、願意丟問題給它、願意修正它的錯誤。只要這三點做到,你也能像 Allen 一樣,從翻譯到簡報、從合約到會議,全都 AI 助攻,讓工作變得更有效率,也更有餘裕。
關於AI峰哥 – 利用數小時課程讓你擁有數百小時的AI能力
跨領域整合:具AI專業、企業管理、財務、業務、行銷、數位轉型等多重經驗,提供全方位AI解決方案。
產官學認證: 服務華碩、台灣理光、南山人壽、裕隆、TOYOTA等多家豐富的企業、政府、學術機構合作經驗。
口碑教學: 500+小時教學時數,學員好評,保證教學品質。
洞見未來: 深入洞悉AI軟硬體整合與商業模式,助你擘劃未來商業藍圖。
客製化工作流: 豐富教學經驗,為您量身打造低成本、高效益的專屬AI應用。
峰哥的風格很不一樣,不是只教你怎麼用AI工具,更會帶你看懂整體策略。
許多企業對AI望而卻步,認為導入成本高、技術難。AI峰哥致力於降低AI導入門檻,讓更多企業,尤其是中小企業,也能輕鬆擁抱AI,提升競爭力。
不只是教你哪個AI軟體好用,而是會一起思考:怎麼跟你的營運方向結合,真的幫上忙。也不是丟個解法就拍拍屁股走人。從一開始的導入規劃、選工具、設流程,到最後真的上線執行,通通會一起走一遍。
而且看的不只是眼前,因為習慣所以很會抓趨勢,幫企業提早佈局,搶得先機,不會等市場都紅了才跟著跑。
可以授課主題
- 生成式AI工具入門說明研習班
- AI工具及ChatGPT實戰教學
- 零基礎輕鬆入門AI工作:提升職場效率與決策力(啟蒙分享與實作)
- AI智慧及實務應用課程
- AI社群爆文寫作力
- AI人工智慧,如何形塑人類未來
- 零基礎輕鬆入門AI工作:提升職場效率與決策力(初階班)
- 零基礎輕鬆入門AI工作:提升職場效率與決策力(進階班)
- 生成式AI打造人機協作的文案工坊實務班
可以授課工具
- 文案型AI:撰寫文案、新聞稿、翻譯、轉譯、企劃書、開發信件等等。ChatGPT、Perplexity.ai、Claude.ai、Gemini、Co-Pilot …。
- 分析型AI:不同檔案比較、分析、摘要等等。Google NotebookLM、ChatGPT、Perplexity.ai …。
- 行銷、圖文AI:製作圖文素材。Adobe FireFly、Canva …。
- 會議記錄AI:搭配不同AI快速整理會議記錄。memo.ai、whisper-jax、Good Tape、雅婷逐字稿
- 客製化討論課程內容
下面是峰哥的聯絡方式與社群 👇
參考資料
五大方式提升工作效率:最佳AI 工作應用推薦(含實際應用案例)
我的最強AI工作流 1人完成所有事項 AI改變我的工作流程 商務高效管理
» 更多推薦:
【豆腐砂推薦】妮可露貓砂,獨家小藍塊除臭混合貓砂,貓奴一定要選這款
12 種抗氧化保健食品和想保持青春的 25 種必吃食物介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