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課程已經不只是科技人專屬的進修選項,而是職場普遍關注的能力補強。
不論你是想認識AI的概念,還是想實際動手做生成式AI專案,台灣有許多不同層次的學習資源,涵蓋線上、實體,以及企業專班,內容從基礎理論到應用落地一應俱全。
學什麼?從基礎到應用的多元課程
有些課程主打入門與基礎,用淺顯的方式帶你理解AI是什麼、為何重要,並介紹機器學習、深度學習與生成式AI(Generative AI)的基本原理。
另一類則直接切入產業應用,像是製造業的品質檢測、金融風控、客服自動化或資安監控。這類課程常搭配案例,甚至會提供企業導入策略與成本效益的實際分析。
偏向技術實作的課程,會讓學員寫程式、玩轉資料,例如用 Python 做資料分析,或學習提示詞工程(Prompt Engineering)來優化 ChatGPT 等AI工具的表現。
至於形式上,線上課適合彈性學習,實體課則方便直接與講師互動、實作演練,甚至還有針對企業量身打造的包班課程。
常見課程內容
- AI基礎與歷史
- 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概念
- 生成式AI與大型語言模型(LLM)應用
- AI倫理與負責任使用
- Python資料分析與ChatGPT應用實務
- 企業導入AI的策略規劃與效益評估
課程怎麼選?
- 剛入門的人:先從基礎理論與簡單應用的線上課開始,建立認知後再逐步深入。
- 偏技術導向的學習者:選擇生成式AI實作、資料科學、深度學習等進階課程,最好能有程式實作。
- 企業需求:優先考慮企業包班或產業AI種子培訓,強化整體團隊能力。
對AI剛入門或想要再精進的人
建議從基礎理論課程起步,例如人工智慧的起源、核心概念、產業應用案例,以及基礎的機器學習邏輯。這類課程通常不需要程式背景,很多線上平台(如Hahow、BNext或天地人學堂的入門課程)都提供影片講解與互動測驗,學習負擔輕,適合利用零碎時間慢慢累積。
先建立完整認知,再視興趣延伸到生成式AI、資料處理或提示詞工程(Prompt Engineering)等專題,避免一開始就挑戰過於艱深的實作課程導致挫折。
偏向技術導向、已具備基礎程式能力的學習者

如果已經掌握Python或資料分析基礎,可以選擇深度學習、資料科學或生成式AI應用相關的進階課程。這些課程多會提供專案實作,例如用TensorFlow、PyTorch建立神經網路模型,或透過API串接生成式AI工具完成自動化任務。
除了技術知識,也要注意課程是否包含業界實際案例與模型優化技巧,這能幫助你從「懂概念」進化到「能落地應用」。特別是生成式AI的熱門領域(如AI繪圖、自然語言處理、對話型Agent設計),挑選具備即時反饋與程式碼範例的課程,能有效加速上手。
企業或團隊需求
當目標是企業內部培訓或組織導入AI時,選擇方向就不同了。
這時建議優先考慮企業包班或產業AI種子培訓計畫,由專業講師針對公司產業特性與實際流程設計課程,通常會結合企業資料、實際流程進行專案式教學,直接培養能馬上上手的實戰人才。
像經濟部產業發展署、工研院產業學院等機構也提供政府補助的企業專案課程,不僅減輕培訓成本,還能確保課程內容與產業需求同步。這種模式特別適合正在進行數位轉型或希望快速導入AI應用的中大型公司。

需要針對“公司產業特性”與“實際流程”設計的 AI 課程嗎?需要 AI 補助課程嗎?
如果需要專業講師針對公司產業特性與實際流程設計課程,或者諮詢企業數位課程補助,
建議直接聯繫 AI 峰哥(簡立峰老師),他擅長依照你想學的特定主題,為個人或企業團隊量身規劃課程內容,甚至從頭到尾負責課程設計、工具選型、流程建議與實際部署。他不只是工具教學者,更會從策略整合、落地流程等面向出發,協助企業建立客製化培訓方案 。
課程介紹與學員課程評價/心得 👉 https://peaker.com.tw/ai
🦾 AI 峰哥過去累積超過 500 小時教學時數,合作過華碩、台灣理光、南山人壽、裕隆、TOYOTA 等企業,專長涵蓋 AI 工具應用、流程自動化到企業內部導入策略等領域 。他的工作坊教學氛圍強調小組互動與實作對話,能促進團隊成員分享使用 AI 的思維與效率提升方式。
AI 峰哥 LINE 諮詢

台灣常見AI課程資源
-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:針對製造業推出AI升級引擎與產業種子培訓。
- 工研院產業學院:提供Python、深度學習、資料科學與產業應用實作課程。
- 天地人學堂:從AI入門到ChatGPT應用,偏向專案導向。
- Hahow、BNext 等平台:線上課選擇多元,生成式AI、機器學習、產業應用都有涵蓋。
現在適合學習的 AI 類型
生成式 AI(Generative AI)
能做什麼:生成文章、摘要、翻譯、程式碼、圖片、影片,甚至音樂。適合內容創作、腦力激盪與快速產出原型。
擅長:面對無結構或需要創意的輸入時表現突出,例如撰寫文章、生成設計草圖、解釋概念。
不擅長:邏輯推理與長期記憶仍有限制,容易出現事實錯誤(Hallucination),不適合作為唯一資訊來源。
多模態 AI(Multimodal AI)
能做什麼:同時處理文字、圖片、聲音、影片,支援跨媒體的分析與生成,例如自動生成講解影片或將圖片轉成描述文字。
擅長:跨格式的理解與轉換,特別適合設計、教育、多媒體應用。
不擅長:訓練需求高、模型複雜,對硬體要求較大,也容易在細節處理上出現誤差。
AI 代理(AI Agent)
能做什麼:能根據目標,自行分解任務、搜尋資料、調用其他工具並執行多步驟工作流程,像是自動化安排日程、處理文件、執行專案管理任務。
擅長:處理重複、流程化的任務,提升工作效率,適合商務或技術自動化。
不擅長:缺乏完整的判斷力與情境理解,複雜決策仍需人工干預,容易受輸入指令品質影響。
專業領域 AI(Domain-Specific AI)
能做什麼:針對特定產業或場景(例如醫療診斷、財務分析、法律諮詢)提供深度支援。
擅長:在明確定義的資料範圍與流程中表現可靠,專業任務的精準度通常比通用型 AI 高。
不擅長:一旦超出專業場景,能力下降明顯,靈活度不足。

AI 程式設計助手(AI Coding Assistant)
能做什麼:幫助撰寫、重構與檢查程式碼,甚至能自動完成部分軟體開發任務。
擅長:支援常見語言與框架,能加速開發流程、降低入門門檻。
不擅長:無法完全取代專業開發者,對複雜架構與創新性程式設計仍需人類思考。
學 AI,不只是跟風,而是為自己和企業創造機會
AI 學習不再只是科技圈的專利,而是任何想跟上數位浪潮、提升自身競爭力的人都必須面對的課題。從入門基礎到進階技術,台灣市場已經有相當完整的資源網絡,讓學習者能依據自身條件、興趣與產業需求找到適合的課程。
對個人而言,這是一條重新認識工作方式、開啟新技能的道路;對企業而言,則是數位轉型、優化流程甚至創造全新商業模式的契機。無論是零基礎的新手還是準備深化實作的技術人才,只要善用現有資源並有策略地選擇課程,學習 AI 會是一次扎實且能立即應用的投資。
未來的競爭將不再只是「會不會 AI」,而是「能不能熟練運用 AI 解決真實問題」。趁現在學習、實踐,才有機會在浪潮中掌握主動權。
參考資料
製造業AI升級引擎 ↗
工研院人工智慧技術、應用及趨勢系列課程 ↗
免費AI課程來了!3階段學習「從零到入門」:實作4步驟+9種課程…懶人包一次看 ↗
AI 系列 (人工智慧) – 所有課程|天地人學堂 ↗
【AI 深度學習】新手入門應用篇 – 線上教學課程 – Hahow 好學校 ↗
» 更多推薦:
【2025】涼感床包推薦 TOP 5 評價排行|真實好評全收錄!
【2025 最新】生日花束推薦排行榜|精選 10 款人氣生日花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