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是 Google Gemini 的「Gem」? 一句話講完:
Gem = 你自己的 AI 小秘書。你可以給它一份說明書、幾個指令,它就能「記住角色」、幫你執行特定任務,不用每次都從零開始教它。這點跟 ChatGPT 的自訂 GPTs 概念接近。
但 Gemini 的做法,更像 Google 家一貫風格——傾向讓你懶到出汁。
Gem 支援上傳文件(本機或 Google 雲端),自動整合 Workspace 資料,設定流程也幾乎是「照表操課」型。用過會發現:這不是讓你「打造 AI」,而是「養成自己工作的影分身」。
Gem 怎麼用?流程像這樣:

- 點選 Gemini 左側的「探索 Gem」→「新增 Gem」
- 輸入名稱+你想讓它怎麼幫你(角色指令)
- 可選擇上傳文件、連結 Gmail/雲端硬碟
- 存檔→使用!
Gem 設定頁上還有一個「讓 Gemini 幫你優化指令」的小閃電圖示,懶得想句子就交給它包裝(有點像在寫求職自傳時用 AI 潤稿)。整體來說設定比 ChatGPT 的 GPTs 簡單明快,對非工程背景也很友善。
跟 ChatGPT 的 GPTs 或專案差在哪?

Gemini Gem | ChatGPT Projects / GPTs | |
定位風格 | 個人化任務助手、偏工具型、穩重安靜 | 工作流程管理、偏顧問型、互動性高 |
上下文記憶長度 | 極長(100萬 tokens) | 最多 128K tokens(GPT-4 Turbo) |
是否支援跨對話記憶 | 無(每次對話重開後會斷記憶) | 支援(可儲存歷史、共享資料) |
文件上傳與分析功能 | 支援 1500 頁 PDF 分析、生成摘要與圖表 | 支援上傳文件並長期儲存於專案內 |
整合生態 | 深度整合 Google Workspace(Docs/Gmail/Drive) | 與多插件、瀏覽器、API、外部平台整合 |
多任務管理 | 每個 Gem 為獨立任務,無多層管理 | Projects 可拆分多任務、子對話 |
適合族群 | 行銷、客服、研究人員、Google 用戶 | 開發者、企劃、內容創作者、需要流程化管理的用戶 |
價格 | 需訂閱 Gemini Advanced(約 20 美元/月) | Plus 版本 20 美元/月,GPT Store 多數免費 |
Gemini 是單線任務導向,每個 Gem 扮演一種角色,對應一種使用情境。ChatGPT Projects 則像一個 AI 工作區,你可以放多個子對話、存文件、跟一整組 GPT 搭配跑任務。
簡單講:
- Gemini Gem 適合「一個人一個助理,一事一用」
- ChatGPT Projects 適合「一個專案一整套流程拆分、多人接力」
Gem 的使用重點是它的「上下文記憶超長」。Gemini 1.5 Pro 支援 100 萬 token,上傳整本使用手冊都沒在怕。你可以跟它連續聊幾百輪,它還記得你最初說過的品牌風格。這對寫企劃、看報告、改簡報超好用。
相對地,ChatGPT 的上下文限制明顯低很多(GPT-4 是 128K token 上限),你常得自己分段餵它內容。
不過 ChatGPT 的強項在「多任務組織」與「可擴充性」,你可以透過 Projects 分不同階段跑,還能接 GPT Store 裡的各種插件、文件存取,彈性更大。Gemini 的 Gem 相對封閉一點,但整合 Workspace 很強,像是 Gmail、Docs、Sheets 內容都能讀。
使用者操作體驗:Gemini vs ChatGPT,誰比較順手?
如果你平常就在用 ChatGPT,第一次打開 Gemini Web 版,大概會覺得「嗯?好像有點熟?」兩邊都採用「左邊欄位 + 右側對話」的基本架構,但實際上在操作邏輯上還是有不少差別。
Gemini 左側欄的上半部是基本功能和設定,下半部會列出你建立的 Gems。點進任一 Gem,右邊就會打開對應的聊天視窗,而且這個聊天會自動套用你先前設定的角色與背景指令。
ChatGPT 的邏輯則比較像是「話題分類管理」:左側欄會先列出歷史對話,再上方是 Projects(專案)切換,點進去每個專案下還可以再展開多條對話。再來你還可以切到 Explore 去逛 GPTs 市集。整體來說,Gemini 偏向「角色導向」,ChatGPT 則是「專案導向」。
兩邊的彈性不太一樣:如果你想跟 Gemini 談兩個完全不同的主題,最簡單方式就是建立兩個 Gem;ChatGPT 則是可以在同一個 Project 底下開很多條線,或者直接新建 Project,自由度比較高。
團隊協作 & 多步驟任務:AI 助手能幫到哪裡?

目前不管是 Gemini 還是 ChatGPT,本質上都還是偏個人助理,不是專門為多人協作設計的。但如果你硬要拉進團隊裡用,兩家發展方向還是有點差別。
ChatGPT 已經推出 ChatGPT Teams,有了企業帳號後可以共用 Projects。雖然還不能多人同時編輯(像 Google Docs 那樣即時共改),但至少大家可以進入同一個專案資料夾看內容、分工討論,還能用對話分享連結給其他人接續對談。簡單講,不是最完美,但已經有「一起用 AI 腦力激盪」的雛形。
而 Gemini 則靠著 Google 本家的加持,有一種「間接團隊支援」的方式。你跟同事在 Google Docs 同時編輯時,各自都可以開啟自己的 Gemini 側欄助理來問問題、整理討論點。雖然大家叫的是不同的 Gem,但最終作用在同一份文件上,也算是一種分工協作。
往後有沒有機會出現「共用 Gem」、公司內建專屬智慧助理?以 Google 的佈局來看,這其實只是時間問題。
ChatGPT Projects | Google Gemini Gem | |
協作能力 | 已推出 Teams 方案,有初步團隊使用模式 | 靠 Google Workspace 實現間接支援 |
多步驟任務管理 | 可分階段、清楚結構、進度易追蹤 | 對話不中斷、流程流暢但需自己掌控節奏 |
任務執行力 | 內建工具可跑程式、畫圖、算表 | 可連結 Google 工具進行操作 |
適合對象 | 偏好結構化管理、要跑長期專案的人 | 喜歡一邊問一邊做、直覺操作的使用者 |
實用場景分析(超實用,絕非雞肋):
👉 行銷寫手
給 Gem 一份產品資料、設定品牌語氣,它能幫你生出一系列 FB/IG 貼文、EDM、甚至 SEO 文章草稿。靈感乾掉時,這比 Google 搜尋+ChatGPT 組合拳快很多。
👉 客服團隊
你可以讓 Gem 接 Gmail、讀 Q&A 文件,變成半自動客服:幫你整理每日客訴摘要、初步回覆、甚至直接預約行程。小型電商老闆應該會愛死。
👉 程式開發者
Gemini 可吃下整個大型 codebase(3 萬行起跳),幫你找 bug、分析架構、解釋 function。雖然沒法像 ChatGPT 的 Code Interpreter 那樣直接執行程式碼,但你如果偏好整理/說明型任務,它做得比 ChatGPT 還穩。
👉 報告狂人與研究員
Gemini 的 Deep Research 功能支援上傳 1500 頁 PDF,自動摘要、萃取重點、畫圖表,超適合市調、報告、學術資料初步分析。還能幫你整理成報告大綱。
Google Gemini 的「Gem」有什麼缺點?
- 要用 Gem,一定得升級成 Gemini Advanced,約 20 美元/月(不能免費用)
- 有些內建 Gem 功能還不成熟,例如語言學習助手不能真的練口說
- 記憶不是跨對話的,每次開新對話可能不記得昨天你說了啥(不像 ChatGPT Projects 有完整歷史紀錄)
- 沒有執行程式碼的環境,寫 code 要靠你自己測
結論:最後一句話講清楚
如果你只想有個不囉嗦、能幫你完成事、而且不用你天天重新教的 AI 助手——那就選 Gemini Gem。
但如果你要的是可以陪你拆流程、開五條支線、還能隨時回頭檢查哪一步搞砸了的多任務工作室——那還是 ChatGPT Projects 比較對味。
簡單分流建議:
- 你是 Google 生態狂熱者,文件都躺在雲端 ➜ 選 Gemini。
- 你愛拆任務跑流程、寫計畫像打副本 ➜ 用 ChatGPT Projects。
- 你懶得教 AI 每次都重講一次 ➜ Gemini 記憶力長、直接爽。
- 你想全自訂工具、裝插件、讓 AI 幫你做分析 ➜ ChatGPT 靈活破表。
兩邊都是高手,一邊偏安穩執行派、一邊偏互動創意派,重點在你想要的是穩穩交辦任務?還是一起腦力激盪?
這就是 Gemini Gem 最適合的用法:不是叫你來「創造 AI」,而是幫你「養一個能做事的分身」。
要穩、要快、要整合 Google 生態,那就放心交給它;要玩、要拆解、要複雜策略,就跟 ChatGPT 繼續走。兩邊配合用,其實最香。你說對吧?
參考資料
Google Gemini Gems:AI客製化新紀元與應用教學
Gemini VS. ChatGPT!7個問題實測 誰更強大?
Build custom experts with Gems